中心资讯 : 展览
Exhibition
在20世纪40年代,宝丽来创始人兰德就曾经说过自己设想的完美机型: ”操作简单,只需要通过取景器构图就可以出现完整干燥的照片” 于是“integral film”(一体式胶片)的产品项目启动了。
* sx-70结构及机身
兰德出于对过去即时影像项目sx-70的怀恋,将sx-70仍作为产品名沿用。sx-70的研发在内部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72年兰德在股东大会上揭幕并发布:sx-70具有自动、电机驱动、可折叠、单镜头反光等特点,其所配备的底片是一体式结构,避免了传统撕拉片会产生多余撕拉纸条垃圾的缺点,因此拍摄的胶片能够自显影和自控时。而兰德的完美主义不仅体现于此,继而生产出可以粘合照片厚度仅为2mm的双面胶带,以及声呐版的sx-70 (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自动对焦的消费级单反结构相机) 。
*宝丽来双面胶带
*声呐版SX-70
真皮质感的机身,镀铬的机架,sx-70是宝丽来历史上最接近完美的一台相机,13层化学层底片的白框结构外观也不是巧合,是贝洛斯将药液囊袋移到了照片下方,并将胶片正片层延长,这无意间的举动诞生了宝丽来最经典的白框宽边形象。
* TEST PHOTOGRAPHS OF YOSEMITE
NATIONAL PARK USING SX-70 FILM,
MAY 1973 Polaroid Corporation records,
Series IV- photographs and correspondence of Polaroid consultant photographer Ansel Adams, Baker Libra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0世纪下半叶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走进数字时代。1971年,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鲍尔和史密斯首次用CCD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记录了黑白影像;
* 贝尔实验室
1975年,柯达工程师史蒂文·赛尚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10月Sony推出了Betamax ——一种可以接近录制2小时的录像设备,声音与图像兼有。
其实曾经以极致创新与打破常规著名的宝丽来公司也逐渐向传统的发展方向与经营方式妥协:以大幅度降价来应对胶片销量的衰退;试图以塑料机身且造价低廉的 “急速!(Pronto!)” 系列相机在被数字影像攻占的民用影像市场中争取市场份额。
Pronto!系列 经常通过更换包装以刺激相机和胶片的销量,其中1977年发布的 onestep相机 成为了宝丽来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相机,可宝丽来所占的市场份额依然在下降。因其制造成本低廉,机器质量低下以及塑料镜头焦距的局限使得胶片成像画质模糊,宝丽来的产品开始被大家视为下乘之做。
* Pronto!系列相机
* Onestep系列相机
1978年宝丽来发布了Polavision彩色胶片摄像机。但由于兰德投入了大量精力在sx-70机型上,即使他在1947年就提到过sx70的工序可以运用在电影摄影机上,并从1961年就开始研究加色法的运用(additive color),但宝丽来的电影摄影机依旧出世太迟。
Polavision的发展之路走得非常坎坷,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生产录像机并销往世界,况且从出世就有sony这样强劲的对手,即使兰德找到了danny kaye这样的明星来出演广告反响却依然平平,高昂的价格,只能录制三分钟的无声影片,播放方式复杂,Polavision没有得到大众的欢心。
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Polavision如果出现在20世纪40或60年代,那么绝对属于革命性产品。但polavision出现的太迟了,sony这样的录像机已经占据了主要市场。据猜测在研发上就花费五亿美元的polavision仅仅销售出去6万台,polavision成为了商业上的一个失败的项目,宝丽来公司内部第一次对兰德的想法不再全盘接受,这件事也导致了兰德后续的离开。
作为摄影行业的超级巨头,柯达也于1976年推出了自己的即时成像相机,但不久后就收到了宝丽来的律师函: 柯达侵犯了宝丽来的数十种专利。而日本的富士和宝丽来达成合作约定——包下日本市场,于是富士便在1981年开始生产可以兼容宝丽来的撕拉片以及fotorama系列相机了。
*柯达ek2 即时显影相机
*Fuji 撕拉片& FP-1相机
1982年,宝丽来发布了在医学、提取物证以及物理勘探等专业级应用的slr 680,一款声纳自动对焦的可折叠的单反相机。1984年宝丽来又进入了软盘市场,但宝丽来已经不再是创新的代名词了。随后的一年,宝丽来Spectra Camera首次登场,他是宝丽来高端的宽幅机。
* Spectra Camera
宝丽来和柯达僵持的这些年宝丽来公司运营依旧却不见好转,每项研发都投入了巨大花费,但都未能得到可见的回报, 1991年宝丽来获得了9.25亿美元侵权赔偿款,这也是专利侵权案史上赔付金额最高的一场官司,而兰德却于当年3月去世。
*1985年首发的传统彩色透明胶片 PoloChrome
失去了核心灵魂领袖的宝丽来尽管后续依然研发推出了许多产品,但已经掀不起浪花了,最终还是无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宝丽来的赔款大部分耗在了机型研发上,剩下的分给了员工,损失巨大。宝丽来开始不再生产新的撕拉片相机而是吃上了撕拉片的老本——将撕拉片出售给专业摄影师们并且开始在其他方面做研究:比如打印技术、研发新的机型等,但由于早期高层们普遍一致认为“胶片”是支撑宝丽来存活的原因,导致宝丽来在数码技术上起步的太晚了。
为了挽回市场,宝丽来之后研发生产了更加专业的一次成像相机,包括显微照相机以及更高质的Marco系列。但由于90年代开始宝丽来便一直面对恶意收购而且对于处于数字革命中的相机市场来说,坚持实体影像的宝丽来并不能讨好大众市场,终于还是在2001年时候申请了破产保护。
*Macro 5及样片
* SPICE机型
*I-Zone机型
*JOYCAM机型
* Captiva机型
*以上为宝丽来公司陆续出过的一些机型
2001年9月,因遭受到数码相机市场打压,宝丽来只能宣布破产。但收购者们并不是真正的热爱宝丽来即时显影,只是想利用其残余的品牌价值获利,并且对待宝丽来的员工态度恶劣。他们甚至认为宝丽来在十年内会消失殆尽,导致曾经的New Bedford底片工厂也于2004年生产完可以支撑使用十年量的相纸后停止生产,2006年,宝丽来相机也停产了。
2008年时,宝丽来公司的ceo汤姆·佩特斯(Tom Petters)因为庞氏骗局而锒铛入狱,宝丽来因此只能再次申请破产。2008年,宝丽来荷兰恩斯赫德(Enschede)和墨西哥克雷塔罗(Querétaro)工厂的原材也全部耗尽,宝丽来宣布再次关闭工厂,停止生产最后的宝丽来胶片。
宝丽来的故事在这里告一段落,但并未真正的结束。强调人文精神的宝丽来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品牌,拥有生命的他曾经定义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之后的岁月里将会以特别的方式回归到每一个宝丽来爱好者身边。
* Enschede工厂